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动态
额尔古纳:成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发布时间:2019-09-02 19:44:22 打印 字号: | |

    额尔古纳市位于中国版图的“雄鸡之冠”,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中俄边境线长673.11公里,约占自治区中俄边境线的64.4%。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促使额市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已成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198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黑山头、室韦两个对苏边贸口岸,1990年初中俄两国换文开放黑山头—旧粗鲁海图口岸、室韦—奥洛契口岸,为两国边境贸境贸易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额尔古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利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的优势,创新开放机制,推进口岸经济由小额进出口为主的“点状经济”向以大宗贸易、落地加工为辐射的“带状经济”转变。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载体,培养壮大进出口产品的加工、转化,全力打造我国对俄资源的加工和中转基地。“十二五期间”进出口货物由10.5万吨提高到30.4万吨,年均增长24%;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380万美元提高到1.1亿美元,年均增长36%。   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口岸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了客货分离管理。几年来,该市累计投入1亿元资金,对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的联检大厅、海关综合楼、口岸综合服务楼等进行改扩建,使口岸通过能力大幅提高,目前这两个口岸过货能力分别达到了100万吨和40万吨。2017年额尔古纳市就面向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投入运行,标志着额尔古纳市开始新的贸易通关新模式,贸易便利化、高效化驶入快车道。通过对接平台,企业只需一次申报,“足不出户”就能办完所有申报流程。通过导入模式,数据可以从企业自动提取并发送至“单一窗口”,再由“单一窗口”向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一次性申报,口岸管理相关部门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共享信息数据,实施智能管理,减少了重复录入。目前,黑山头和室韦口岸已达到关检“一杆、一磅、一机、一台”的“四个一”要求。

    同年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进入试运营,互贸区的运营让两国贸易更加频繁为两国群众带来跟多实惠。为加大对两国消费者的吸引力,该市不断加大商户引进力度,加快互贸区附属设施建设,当地政府着力解决边民来往通行问题,把国家兴边富民政策普惠到边疆地区。在互贸区发展中,额尔古纳市重视互贸区双向发展,进一步拉动额市对俄经贸合作提档升级、深层发展。在对俄发展的同时,及时让国内消费者了解互贸区的价格优势、产品优势,增加其对国内消费者的吸引力,拉动内消发展,扩大品牌效应。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政策让额尔古纳成为国家实施向北开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加强开发利用境外资源的重要战略通道和支点。立足优势,额尔古纳市积极促进进口铅锌矿石及原木落地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国内外客商对接。目前,已引进宝金矿业、西洋集体等一批大企业、大财团,境外的诺永达拉果铅锌矿、别列佐夫铁矿、鲁西列斯木材采伐及深加工等项目均取得较大进展,全部实现资源进口,通关过货。  

    与此同时,额尔古纳自治区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获得ATA货物暂准免税通关授权。境外合作项目取得突破,开展了政府间互访、民间互动,促进与俄方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来源: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