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于某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这是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修改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后我院的首例判决。
公诉机关指控,2020年11月中旬至2020年12月29日期间,被告人于某某在内蒙古莫尔道嘎林业局新青林场苗圃后沟和莫激干线18公里南侧,设置猎套,分三次猎捕原麝一只、猞猁一只、狍子一只、捡拾原麝死体一只。经鉴定,送检的四只动物死体分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二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一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狍子一只。同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额尔古纳市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的行为不仅触犯了刑法,还破坏了野生动物生态资源,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于某某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使用禁用工具猎捕国家一级、二级、三有保护动物,其行为已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决被告人于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五百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合议庭考虑到被告人于某某及其家庭成员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于某患有慢性疾病,经济比较困难,无力赔偿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依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判处于某某以劳务代偿方式抵偿其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在呼伦贝尔市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义务协助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开展生态保护公益宣传活动。
判决后,于某某当庭表示服从判决,并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遵纪守法,其家属还将一面刻着“为民办事关怀备至 为民排忧情深似海”的锦旗送到办案法官手中,感谢法官体恤民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人有责,非法猎捕必将受到法律追究。额尔古纳市法院以“刑罚+替代性修复”落实生态司法保护,依法严格审理各类环境资源类案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用实际行动保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