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动态 > 图片新闻
额尔古纳市法院:“三个聚焦”推进诉源治理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3-04 14:23:44 打印 字号: | |

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延伸。近年来,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贯彻“抓前端、治未病”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抓源治本,积极能动履职,强化协同联动,以“如我在诉”的情怀意识,不断优化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上的新思路、新方法。

聚焦靠前履职,深入推进诉源治理

紧扣落实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认真履职履责,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参与市矛调中心工作。针对辖区内各族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春耕秋收季节繁忙的地域特点,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开展“走农户 进牧户 访商户”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法院干警与农、牧、商户面对面“零距离”交流,针对生活中面临的合同签订及履行、劳动用工、企业法律风险等问题,尤其是春耕备产期间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及耕地合同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涉法问题,积极宣传相关政策,解答法律咨询,切实增强广大农、牧、商户的法律意识。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大力开展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线上开庭、线上调解、电子送达等,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司法服务。增设专业化诉求接引服务站,以“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为工作导向,围绕诉讼引导、执行提速、来访快速接待等功能需求,为群众提供公正、规范、高效的“一站式”诉讼执行引导服务。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宣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活动,与三河回族乡兴垦社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召开座谈会,深度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共促辖区和谐稳定。

聚焦多方参与,形成调解解纷新模式

全面推广“人大代表+法院”新模式,巩固深化“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室”“政协委员‘和为贵’工作室”效能,共聘任5名人大代表、6名政协委员为特邀调解员,常态化邀请代表委员参与调解、监督执行,共同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成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充分发挥市总工会在服务广大职工、化解劳动争议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设立“‘同心圆’家庭教育指导站”,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和犯罪预防工作,建立起“司法参与、家庭社会共育”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在诉前调解工作中,注重把握地区特点,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审判执行工作和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在审判实际中总结适合民族地区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邀请群众基础好的乡贤、社区工作人员等担任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并定期进行法律业务培训。在调解工作中,调解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从邻里和谐的角度劝说双方当事人各让一步,法官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释法说理,把法律适用、民族习惯、民族团结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

聚焦协调联动,推动基层源头解纷

在上库力前进村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巡回法庭”,呼伦贝尔市中院美丽乡村法律服务站和上库力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相继入驻该法庭,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共治。至此在辖区内已设立9个巡回法庭,打通了诉源治理、高效审判的“快车道”。与101家企业、单位签订《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联动协议》,各基层法庭与司法所、派出所签订联动机制协议,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实现调解工作由各自为战向协调联动转变。

秉承“政企联动、司法护航、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和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在三河回族乡苏沁兴民社区创建呼伦贝尔市首个“无讼创建示范社区”,真正为百姓搭建“家门口”的“解纷站”。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内蒙古室韦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湿地公园,挂牌成立无讼创建示范乡镇、无讼创建示范企业、无讼创建示范景区,努力打造“四无讼”全域治理新模式,让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关口不断前移。在深入推进“四无讼”的基础上,与边合区管委会积极共商服务保障口岸发展事宜,着力打造具有额尔古纳地域特色的“无讼口岸”建设新模式,助力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蔚然蓬勃。

下一步,市法院将进一步强化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党委领导、协同共治,深入开展诉源、执源、访源、积源“四源同治”工作,在审判环节设立“繁简分流”点,在执行前后划出“司法调解”线,在基层法庭铺开“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模式,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能动司法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满足群众新期待。


 
责任编辑: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